在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,60军是三兵团的第一梯队。其中,181师主攻,179师为第二梯队,180师为预备队。在60军的作战会议中,179师师长吴仕宏不太甘心:“是不是181师是军长指挥的老部队?”相比吴仕宏,180师师长郑其贵有些“矛盾”。他也想提出自己的意见,却没有说出口,只回答:“我对180师担任预备队没有任何意见,坚决服从命令”。
两位师长的表态,也预示着179师和180师不同的结局。
时任179师师长吴仕宏
郑其贵
无论是所辖部队,还是人事安排,60军在入朝参战之前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。178师需要继续在川西执行剿匪任务,军委将61军181师划归至60军麾下。原61军军长韦杰代替身患胃病的张祖谅担任军长一职,政委由原61军副政委袁子钦担任。
展开剩余81%由于60军的1号、2号首长均来自原61军,当181师担任主攻任务后,吴仕宏才发起了那一通“牢骚”。那么,韦杰如此部署真的因为181师是他的“老部队”吗?如果追根溯源,181师的“归属”问题还真不好明确。
时任60军军长韦杰
时任60军政委袁子钦
181师的前身为豫西抗日支队,归八路军129师领导(1944年9月成立,皮定均任司令员,徐子荣任政委);抗战胜利后,他们跟随新四军第5师一起被编入中原军区麾下;中原突围后,部队暂归华中、华东野战军的序列(华中野战军13旅、华东野战军一纵独立师)。接着,他们先归属徐向前指挥的华北兵团,后进军大西北归一野指挥。解放军南下四川后,181师又由二野指挥。也就是说,除了东野(四野)以外,181师战斗的身影遍布全军。
时任181师师长王诚汉
韦杰让181师担任主攻任务并不是因为他曾经是61军军长,而是181师丰富的外线作战经历。
除此之外,他也不得不考虑另外一个问题,即兵员构成。原国民党95军于1949年12月9日起义,其下辖的两个师被分别编入179师和180师。在入朝之前,两个师又新招入不少新兵。出国作战情况复杂,第一仗能否打好非常关键。
从韦杰的角度出发,让181师打头阵并没有“私心”。不过,从吴仕宏和郑其贵的表态却反映出两位师长的带兵之道。
在60军三位师长中,吴仕宏的“资历”最浅(郑其贵和王诚汉分别于1929、1930年加入红军)。他于1933年加入红四方面军,曾经三次过草地,解放战争时担任过晋冀鲁豫军区8纵23旅(179师前身)参谋长、副旅长。长期的征战沙场让吴仕宏养成了表面大大咧咧,实际粗中有细的性格。
客观地说,在会议中公开“质疑”60军军部和军长的部署,吴仕宏的举措确实有些不妥。从另一个角度出发,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:
他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指挥员,也对179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
179师指战员
在对180师救援的过程中,179师距离最近。当536团在西上里的阵地被美军突破后,一营被包围在敌后。团长周珠山果断地将二营部署在马坪里东西两个山头的背后(马坪里当时还未被美军占领),一个进可攻、退可守的位置。一切部署妥当后,周团长才向师部汇报情况。
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周珠山团长的行为说成“先斩后奏”,只能说他根据战场态势做出了更合理的部署。
在之后的几天里,536团二营不但成功地接应了180师师直二梯队400余人,也是从这个地方继续向鹰峰山进发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:第一阶段结束前,师长吴仕宏被敌机炸伤,后面的战斗均由副师长张国斌代理指挥。由此也可以看出,一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员对各级指战员的影响。
相比吴仕宏,郑其贵显然更遵守纪律。当韦杰分配第五次战役各师的任务时,他也想让180师的位置更靠前,至少不应该当预备队。然而,他却想到了更多方面的问题。
在入朝之前韦杰曾经带领60军三个师的军事主官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,179师和181师都是师长参加,唯独180师由副师长段龙章参加。对于这项安排,郑其贵心里不是滋味。他想找邓仕俊反映情况,两人不但是上下级,还有亲戚关系(连襟)。也正是因为有这一层关系让郑其贵最终放弃了原有的想法(由段龙章担任师师长,自己调离180师)。多年的政工生涯让他有了一种思维:
思想不通组织通,组织不通纪律通。
在180师之后的战斗指挥中,郑其贵表现出优秀的政工干部素养,却失去了军事指挥员的果断。
时任60军参谋长邓仕俊
时任180师副师长段龙章
吴仕宏和郑其贵对第五次战役作战任务的表态形成了不小的反差,没有人会提倡下级质疑上级的行为,也没有人会不认同纪律的重要性。但是,在瞬息万变的战场,如何把握“坚决执行命令”的度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,就像179师和180师的结局……
发布于:天津市